
2003年羅浮宮執行了一項計劃,邀請漫畫家以羅浮宮為主題創作,能在閉館後漫遊並允許進入平常不開放的展間,參與計畫的荒木飛呂彥於2009年在羅浮宮首度展出其作品《岸邊露伴在羅浮》。2011 年慶祝 90 周年的Gucci邀請荒木合作於雜誌刊登特別版的《岸邊露伴的GUCCI之旅》。


提到「鬼滅」兩字,小朋友都會吶喊「水之呼吸」!其實「呼吸法」在1987《JOJO》第一部就出現了,而第三部的「替身」超能力設定更是啟發了後面一大票的漫畫家。論輩分,荒木飛呂彥與《北斗神拳》和《金肉人》作者同期,但那為《JOJO》如此大器晚成?
90年代日本少年JUMP有三大神作《七龍珠》、《灌籃高手》、《幽遊白書》,其後還有《海賊王》、《火影忍者》、《獵人》等大作崛起,一直以來前衛獨特的JOJO在主流漫畫裡關注的較少,但骨灰級粉絲能瞭解連載 30年的被歐美推崇的作品四大魅力。
1. 獨特畫風:記得小時候常被父母老師念「站沒站像、坐沒坐樣」,「JOJO立」是網路迷因,時尚姿勢風格也是荒木最大特點。台灣80、90年開始廣受日漫影響,日漫由於連載急迫多以簡筆呈現,複雜畫法較不被台灣讀者接受,的確JOJO畫風一直被詬病的就是畫面複雜混亂,但到了網路世代,美漫與日漫已歷經交融,歐美大受日漫影響,亞洲也能看到美漫身影,荒木這種混血風格是受「米開朗基羅」繪畫影響,歷經三十年後逐漸成熟反而倍受歐美「時尚圈」喜愛。
2. 鮮明人設:JOJO形塑角色個性分明我在第一集就發現了,從JOJO與DIO的矛盾衝突,到後期大展各式人物關係,有個性的配角也能當主角,尤其第四部角色「岸邊露伴」單飛之後不僅去了羅浮宮和Gucci,還有獨立篇章《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》真人戲劇與動畫,可說是配角「單飛更紅」的典範。
3. 故事多元:一般少年漫畫主題公式是:友情、努力、勝利,但JOJO中後期刻意偏離王道路線,進而開創自己故事風格,黑暗懸疑是荒木的強項,但30年來JOJO故事其實很多元,除日本元素也加入了「國際化」的世界觀,探險、欺詐、解密、賭博、鬼魂、塔羅牌、遊戲競賽、西部牛仔等等,如果對漫畫細嚼慢嚥,除了畫風你會發現荒木講故事的分鏡技巧也是獨樹一格。
4. 流行彩蛋:作者荒木本身非常喜愛西洋搖滾樂,漫畫裡不避諱讓替身名也和樂團或專輯名稱連結。在每一部 ED 曲也採用了當時當紅的西洋樂曲,對應故事中的流行元素,呼應當時所連載的故事時空背景。例如第四部《不滅鑽石》更選擇了Savage Garden於1996 年所演唱的《I Want You》,對應故事中的時代背景更為 1999 年的夏天,真正做到了東西流行文化的合併,讓同是漫畫與流行音樂的愛好者充滿了回憶。
《JOJO》是一部比氣長的動漫。《灌籃高手》31卷、《七龍珠》42卷、史上最長故事《海賊王》至今也才98卷,但《JOJO》至今已128卷。
如今Netflix上《JOJO》有5部四季動畫片共152集,再加上外傳《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》,我想疫情期間,這些「動畫」真的可讓人在家「一動也不動」啊!
其他【ACG文化】主題